第16集剧情:润之放弃赴法留学
不仅

正是要救国救民,毛泽东才坚持自己的选择,有不少国人争相到国外去取经,但他们取回来的经,并不适用中国的现实。俄国革命是否适合中国的情况,需要一个摸索,毛泽东愿意做这个殉道者。因为这件事,师生之间意见不一致,闹了罅隙。润之生病,不肯吃药,萧子升和蔡和森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终于让毛润之答应吃药。在这之后,两人又去找
有人传言说三伢子得罪了权贵,被搞死了。一开始毛贻昌还不信,但润之确实很长时间没给家里寄信,他担忧得吃不下饭。当晚毛贻昌起来给儿子烧纸,文素勤也跟着起来,她以为儿子没了,顿时病倒了。第二天,乱传话的人过来道歉,毛贻昌赶紧让另一个儿子去发电报,让润之无论如何也要回到韶山。胡适看了毛泽东的笔记,十分感慨。正好《京报》需要一个学生兼职报纸编辑,胡适第一个就想到了毛泽东,正好毛泽东放弃去法国了,工作之余做一份兼职,那样也可以多赚点外快。毛泽东答应了,但仅上了一天班,他就那篇歌颂北洋政府的虚伪文章气得勃然大怒。他将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变成一篇痛骂北洋政府的檄文。

毛泽东不屑于再在这种报社工作,当即就不干了。《京报》的主编邵飘萍去找胡适,正巧毛泽东也来了。误会解除,毛泽东看到自己修改后的那篇文章见报,顿时明白自己误会了《京报》,也误会了邵飘萍先生。邵飘萍重新邀请毛润之加入《京报》,并承诺以后如果有文章与他意见相左,他完全可以放弃编辑。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毛泽东却在这时收到电报,电报中说母病危速让他回家。毛泽东赶紧和李大钊请假,又去告别杨昌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