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关学曾
53
关学曾

关学曾

中国北京琴书演员
别名:关士清
身高:未知
星座:狮子座
人气:209°

介绍:关学曾(1922年8月1日-2006年9月27日),男,满族,原名关士清,出师后取艺名“学曾”,是“单琴大鼓”第二代传人,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生前曾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关学曾与常年合作的琴师对“琴书”的唱腔、板式、表演进行了改良,唱腔上吸收了“乐亭大鼓”和“单弦牌子曲”的腔调;板式上由原来的三眼一板发展为慢板、快板、散板等;唱法上由原来只有“跺句”,发展为“双跺句”、“大跺句”等;伴奏上使用扬琴、四胡、二胡,使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曲目大都改为短段子,多以现实题材为主。1951年和1952年,关学曾先后两次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奔赴前线演出。2006年9月,关学曾在北京辞世,享年84岁。关学曾去世前一个月,荣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北京“德艺双馨楷模”称号。

明星关系

代表作品

详细资料

主要作品

《鞭打芦花》

《吃面条》

《劫皇杠》

《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间》

《东坡与小妹》

《高亮赶水》

《杨八姐游春》

《一件花上衣》

《剃头》

《王贵与李香香》

《长寿村》

《长寿园》

《送军旗》

《礼尚往来》

《有话好好说》

《父子送粮》

《智炸军火》

《巧相逢》

电视剧《路过上海》片头曲

《爱民曲》

《张良纳履》

《万里传书》

《雪夜情深》

《潘德元》

《考神婆》

《传家宝》

《买肉馅儿》

《曹雪芹之死》

《小风车》

《小俩口逗闷子》

王若飞在狱中第一回夜间被捕

王若飞在狱中第二回狱中斗争

王若飞在狱中第三回宁死不屈

《怕婆村儿》

《老组长》

《幸福泉》

人物经历

关学曾14岁学艺,拜常德山为师习唱单琴大鼓。参与组建了北京曲艺团、北京曲剧团,积极编演新曲目。与琴师吴长宝合作期间,成功改良了单琴大鼓,并更名为北京琴书。《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长寿村》为其保留曲目。创作作品百余段,演唱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曾两次赴朝慰问演出。抗美援朝的前线、自卫反击战的猫耳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1996年参与发起曲艺进校园活动,并参加了数十场演出。出版了《关学曾北京琴书经典唱段专辑》CD。有北京琴书泰斗之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9月荣获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

关学曾老先生从艺60多年来演唱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作品题材丰富,经典佳作不断,在艺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他的嗓音洪亮、宽厚,表演神形兼备,字正腔圆,唱腔优美动听,板式铿锵有力,在演唱上自成一家,让人爱听、爱看、过目难忘。

1922年8月1日生于北京,其祖父时家已败落,“过年都吃不上一顿饺子”。为了谋生,关学曾卖过“门神”,也卖过臭豆腐,但最终还是迷上了“五音大鼓”。他13岁学艺,14岁上台演出,赶庙会、站地摊儿、上电台,无所不干。老艺人们管在天桥演唱叫作“平地抠饼”,意思是就凭着艺人的两片嘴,凭着演唱的功夫,挣出一口饭来,“抠”出什么吃什么。在艰苦的磨练中,关学曾书艺渐进,形成了“说似唱,唱似说”的自然质朴的风格,很快拥有了一批老听众。20多岁时,听众给他送去一块匾,上书“琴书泰斗”。

关学曾天生是唱琴书的料。自从干上这一行,他就没离开过鼓和扬琴。有人统计过,从艺几十年来,他演唱过1000多个段子,其中的220多段是他自己编写的。他精心钻研,把单调的“五音大鼓”、“单琴大鼓”不断发展、丰富。日子久了,他见到全国各地琴书多得数不胜数,各地的琴书都有地方特色。既然自己唱的是京腔京韵,纯粹的“北京特产”,何不就叫“北京琴书”呢?于是,在北京前门箭楼的一次演出中,关学曾正式打出了“北京琴书”的名目。40多年后,他在书中这样写到:“我觉得路是走对了。没有当初的改名,就没有今天的发展。”“拿现在的‘北京琴书’唱段跟当年我师傅教我的对比,那就没法比了。”

关学曾与老舍先生是朋友。一次,老舍看了演出,给曲艺团提了意见:“别把什么曲种都掺合到一块堆儿,搞杂八凑儿的戏。就用曲艺唱,剧种就叫曲艺剧。”后来,“曲艺剧”定名“北京曲剧”,关学曾参演了最早的几出剧:《柳树井》《光明大道》《罗汉钱》等。改革开放以后,《茶馆》《龙须沟》等名剧也搬上了曲剧舞台。

关学曾为人谦和,但在艺术上一丝不苟。不论演出条件多么艰苦,他从不挑剔,打鼓就唱。战场上、工地中、田野间,都有他乐观爽朗的歌声。他在北京曲艺团干了40年,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唱到哪儿。上了岁数,加上“文革”中的折腾,他身体不好,兜里装着一摞医生开的假条,依旧在台上谈笑风生。老伴劝他休息,他说:“我这时间可丢了不少哇!”退休后,他仍然坚持创作、演出,只要有观众爱听,他就不计报酬、不论条件,一定唱得观众满意。老舍茶馆刚开张,他张罗着曲艺界的老朋友去演出:“我们在这儿唱,在这儿演,那就是让民族文化占领舞台,为弘扬民族文化作了点实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1988年,关学曾被选为北京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此后10年,他多方联络,积极奔走,组织文艺“三下乡”、曲艺“进校园”等活动,为繁荣发展曲艺事业尽心尽力。在北大、清华,他的演出引起了大学生们极大的热情。一些外宾到了北京,也指名要听他唱的北京琴书。1994年,国务院向关学曾颁发了“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节奏加快,关学曾加强了对小段的研究,提出“5分钟艺术”的概念。他创作的不少小段为观众津津乐道,作品《长寿村》还入选了中学课本。相声演员李金斗说:“关老是曲艺界最与时俱进的人。”

所获荣誉

一、节目奖(5个)

《大脚皇后》,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花腰女》硭鼓说唱,云南曲协

《鱼奶奶回家来》宁夏坐唱,宁夏曲协

《枕头风》常德丝弦,湖南曲协

《高效率的爱》小品,河南曲协

二、表演奖(10人)

王占听,二人台,内蒙古曲协

王喆,梅花大鼓,天津曲协

闫学晶,二人转,吉林曲协

邢晏芝,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阴军,山东快书,山东曲协

李伟建,相声,北京曲协

周志华,小热昏,浙江曲协

赵本山,小品,辽宁曲协

钱程,独脚戏,上海曲协

黄晓娟,二人转、小品,解放军

三、文学奖(8个)

《一代儒将——陈毅》殷伯达,扬州评话,江苏曲协

《王熙凤招商》包德宾,谐剧,四川曲协

《打工的百灵鸟》孙晨,相声,中铁团

《北京人儿》崔琦,单弦,北京曲协

《顺德礼赞》甘剑波、廖宇光,粤曲,广东曲协

《谁让你是优秀》原建邦、大兵、赵卫国,相声,湖北曲协

《罪证》王勇慧、王永刚、王兆麟,小品,山西曲协

《蝴蝶歌飞》邱有源、蓝启京,瑶族铃鼓,广西曲协

四、新人奖(5人)

王文水,快板书,解放军

李玉萍,河南坠子,天津曲协

陈靓,上海说唱,上海曲协

张勇,快板书,解放军

施斌,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五、理论奖(5个)

《从王派〈水浒〉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徐德明、李真,江苏曲协

《从农村大炕走进城市包厢的二人转》蒋慧明,中国艺研院

《从清音、谐剧的情况看四川曲艺的状态》严西秀,四川曲协

《相声如何应对精品时代——兼论相声的文学追求》张蕴和,天津曲协

《原生态曲艺文化资源是当代曲艺创作的主根》温江,鸿山西曲协

六、终身成就奖(10人)

土登,藏语相声,西藏曲协

马季,相声,中广

关学曾,北京琴书,北京曲协

罗扬,理论,中国曲协

邹忠新,四川金钱板,四川曲协

周良,理论,江苏曲协

周柏春,独脚戏,上海曲协

赵铮,河南坠子,河南曲协

袁阔成,评书,中国曲协

常宝华,相声,解放军

以上内容由来源于网络-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联系我们更正修正。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