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华小时候希望能做一名相声演员,经常在学校表演,但父亲侯宝林并不支持。22岁时,侯耀华听从父亲的话,进厂当了一名工人。“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的家人被四处下放,而他与外婆留在了北京。“文革”结束后,他根据所见所闻创作了相声《江青献丑记》并和煤矿文工团的王京晨搭档参加了庆祝打倒“四人帮”的演出,但他因过于紧张,表演效果不佳,于是选择回到工厂继续当工人。
介绍:侯耀华,男,满族,1946年12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男演员。中国戏剧影视研究院副院长兼艺术总监。已故相声大师侯宝林次子,侯耀中之弟,已故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之兄,长期活跃在文艺舞台,在小品、话剧、主持等方面都有表现,参演作品有《重耳传奇》等。
侯耀华小时候希望能做一名相声演员,经常在学校表演,但父亲侯宝林并不支持。22岁时,侯耀华听从父亲的话,进厂当了一名工人。“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的家人被四处下放,而他与外婆留在了北京。“文革”结束后,他根据所见所闻创作了相声《江青献丑记》并和煤矿文工团的王京晨搭档参加了庆祝打倒“四人帮”的演出,但他因过于紧张,表演效果不佳,于是选择回到工厂继续当工人。
2007年6月22日,中国明星乒乓球队成立。作为队长之一,侯耀华先后带领众多明星参加《温暖西部工程》捐助、明星坐公交爱蓝天、贵州奥运倒计时点火等公益活动。
2007年10月,侯耀华受香港佛教文化产业邀请,担任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教音乐委员会委员(佛乐演唱委员组)
2011年1月,著名表演艺术家侯耀华携手“爱遍中国贫困助学计划”,受邀出任本活动的公益大使。另外,袁泉、沙宝亮、吕薇、旭日阳刚等影视明星,出镜拍摄本活动的公益宣传短片。
“爱遍中国贫困助学计划”由爱遍中国节目组携手社会各界力量联合推出,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勤不扶懒”的资助原则,资助各地18岁以上贫困青年,让其学费路费食宿等都不用花一分钱,来北京学习汽车驾照、摄影摄像、影视动漫、厨师、面点蛋糕、计算机、汽车维修等数十种就业技能,助其成为社会所需人才,改善其就业和贫困家庭收入,改变其人生道路使其终生受益。
侯老师受邀出任公益大使,将还兼任爱遍中国贫困助学计划的艺术课教师,届时将为来京学习的贫困青年职讲授业素质与艺术课。
儿子侯军
侯耀华的儿子叫侯军,在央视主持一个教人做菜的节目《天天饮食》,儿子也和他一样想学相声。侯军说:“我初中时就想学,可爷爷不让,后来我跟三叔侯耀文都说好了,他们单位准备接收我,可爷爷还是不同意。侯宝林不同意侯军学相声和当年不同意侯耀华说相声一样,希望自己的后人先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于是侯军只好学了厨师。侯耀华说:“我平常对儿子的教育是不大过问的,可我父亲当时一定要让侯军学会安身立命的本事,他只好在厨师和医生间选择了当厨师。不过,他也没正经当过厨师,毕了业马上就当老师了,后来又到国外去学习了几年,回来以后就开始做这《天天饮食》节目了,据说这个节目很多年轻人喜欢看呢。”
外甥女侯耀华三胞胎外甥女
2014年9月7日 《我不是明星》三胞胎姐妹经典重现女版小虎队《青苹果乐园》,而这三位正是相声大师侯耀华的外甥女。她们的舅舅侯耀华也到现场为她们的表演加油助威。
虚假广告
名人代言本没有错,但虚假代言则会带来被动,而虚假代言后的狡辩则会陷于完全被动。眼下,知名艺人侯耀华正处于这种完全被动的情况。之所以处于被动,是因为他的十则虚假广告代言以及其的夸张式危机应对。
根据2009年11月1日中国广告协会发出的通报,著名演员侯耀华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0个虚假产品广告,这些产品包括澳鲨宝、伯爵养生胶囊、杜仲降压片、黄金九号、康大夫茶愈胶囊、渭肠益生元、亚克口服液、加拿大V6胶囊、角燕G蛋白、方舟降压仪等。以上产品中的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均未经行政许可部门批准,均使用演员做主持,使用专家、患者、消费者名义和形象做证明,且均含有其他违法内容。
第一、混淆“夸张”与“虚假”概念,没有进行真诚的沟通。在危机情况下,坚持“危机公关5S原则”中的“真诚沟通原则”,是取得公众认可,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途径。在侯耀华的代言危机应对中,他用类似于艺术的手段,轻而易举的混淆了“夸张”与“虚假”两概念,回避了自己虚假代言的事实,显然没有就个人的代言行为进行反思,其轻率而非真诚的言语换来的只能是公众对其更大的追问与质疑。
第二、艺人也要注意个人声誉问题。对于艺人来说,其个人良好的声誉,是他们从事艺术与获得广大观众喜爱的根本。通过轻率的虚假广告代言与夸张式的危机应对,我们可以看出侯耀华先生并没有重视个人声誉问题,这显然不利于其今后的个人艺术生涯,这一点也希望有关艺人能够高度重视。
第三、有关方面要加强艺人代言广告的监管。就现实来看,名人广告代言的效果明显,是众多厂商喜欢采用的产品推广方式,因此在我国艺人代言广告层出不穷,涉及众多行业与品牌。而现阶段,我们广告类法律法规没有针对艺人代言行为约束的条款,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2015年9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2015年涉嫌违反《广告法》的十大典型案例,侯耀华涉嫌虚假宣传被通报。“国宝十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广告,由河北信超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制作、发布,其内容含有利用虚构的“由国际收藏家协会监制”、“限量发行”、“中国梦文化惠民工程”,夸大该书画为收藏品且具有较大升值空间,宣称其书画是“免费赠送”消费者。这则广告利用知名艺人侯耀华等人员进行涉嫌虚假宣传,提升自身产品影响力。经工商部门调查核实,所谓的“传世名画”只是浙江某工艺品厂生产的丝绸制印刷品,误导了消费者。
难忘
1982年,36岁的侯耀华出演他的第一部电视剧《寻访画儿韩》,虽然戏份很少,却开启了他日后的影视之路。虽然刚进剧组只是个剧务,6年中也没机会再演戏,但侯耀华一直在等待机会。1988年,机会终于来了,侯耀华先是到天津拍摄了电视剧《大马路,小胡同》,随后又接拍了《顽主》等影视剧,到了1991年的《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已经颇有名气了。侯耀华说,他拍《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正值父亲住院,当他把做好的部分录像带给父亲看时,父亲那句评价让他至今难忘。“我父亲说,‘行,饿不死了’!你知道当时像我父亲能有这么一句话,对一个人的作品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对他来说,这已经是很高很高的评价了。”侯耀华说,令他终生遗憾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父亲去世时他竟然连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
糗事
从1990年开始,侯耀华相继和宋丹丹表演了《卖画》、和郭达表演了《戏迷》等小品,他的喜剧才华和自身的优势逐渐在小品表演中展现出来。但因为演小品笑场,侯耀华被弟弟侯耀文狠狠地批评了。“有一次我和郭达合作小品,因为郭达那天没刮胡子,而且头发卷卷的,我看他就像一个大毛猴,我在台上乐得受不了,竟然笑得躺在台上了。当时侯耀文跟我急了,他生气地说‘有你这样的吗?你笑场了’,这也是唯一一次侯耀文跟我真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