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刘雪涛
74
刘雪涛

刘雪涛

中国河南开封男京剧演员
别名:字伯英
身高:未知
星座:未知
人气:284°

介绍:刘雪涛(1922年4月-2011年10月5日),男,京剧小生。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字伯英,河南开封人。刘雪涛继承姜派艺术,并且发展了姜派表演艺术,受到国内外观众与京剧爱好者的认同。现任张君秋艺术基金会副会长、梅兰芳研究会理事。代表作品有《得意缘》。

详细资料

个人经历

刘雪涛自幼随父刘俊亭(艺名腾云凤,清末民初武旦)学艺,十二岁登台。十七岁拜徐碧云先生为师,工小生。得小生名宿徐斌寿、吴彩云、俞步兰等传授,又经常受到姜妙香、金仲仁、陈盛泰指点,曾与马连良、雷喜福、李洪春、李万春、赵晓岚、谭富英、梁小鸾、李盛藻、李玉芝、白玉薇等同台演出,经常演出剧目有《群英会》《得意缘》《齐双会》《御碑亭》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曾与荀慧生、程砚秋合作,同时又与于连泉、杨宝森、奚啸伯、徐东明、李宗义等同台。

1952年拜姜妙香为师,深得其传;

1953年开始长期与张君秋合作,当时共同排演的剧目有:《南山化蝶》《刘兰芝》《彩楼记》《望江亭》(1958年拍成戏曲故事片)等。

1956年冬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团合并,1960年又与赵燕侠的剧团合并。合团后与张君秋新排的剧目有《珍妃》《秋瑾》《西厢记》《状元媒》《姜秋莲》《怜香伴》《诗文会》等,都成为保留剧目。

1977年与赵燕侠合作恢复传统剧目《白蛇传》《红娘》(1975年排成戏曲故事片)、《碧波仙子》《红梅阁》《花田八错》等;又与张君秋合作恢复《望江亭》《西厢记》《诗文会》等。

1963年随北京京剧团马连良、姜妙香、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赴香港、澳门长达两个月,获得成功。

1980年与赵燕侠应邀赴美国十大城市巡回演出三个月,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共获美国“荣誉公民”、“参议员”等六项荣誉证书。退休后仍为京剧事业献力,培养京剧艺术人才。

2011年10月5日去世,享年89岁。

演出剧目

《打龙袍》(裘盛戎,李多奎,高宝贤,刘雪涛,慈少泉,李盛芳)

1959年4月15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初八日:圆恩寺影剧院1959年4月15日演出

本日圆恩寺影剧院晚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红鬃烈马》(张君秋,陈少霖,小王玉蓉,朱金琴,李多奎,周荣宝,李四广,马盛龙,耿世华,郝庆海,钮荣亮,刘雪涛)

1960年3月,农历庚子年:北京京剧团1960年赴广州演出

北京京剧团张君秋、陈少霖、李多奎、赵丽秋、郝庆海、李四广、闵兆华、高宝贤、钮荣亮、刘雪涛、黄元庆、马长礼等到广州演出,演出了《红鬃烈马》、《状元媒》、《望儿楼》等剧。

1960年7月17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廿四日:吉祥剧场1960年7月17日演出

本晚吉祥剧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状元媒》(张君秋,陈少霖,刘雪涛,黄元庆,马长礼,郝庆海,刘永利,翟韵奎,蒋元荣,张洪祥,钮荣亮,关长明,朱金琴,陈志忠,高宝贤,李多奎)

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张君秋、高盛麟“走马换将”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陈少霖、刘雪涛、李四广、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京剧名家高百岁、关正明、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玉堂春》《凤还巢》《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武汉市京剧团联合合演《四郎探母》,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杨四郎,杨菊萍饰萧太后,高维廉饰杨宗保,董少英饰佘太君。联合演出《红鬃烈马》,张君秋与李蔷华、陈瑶华分饰王宝钏,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分饰薛平贵,王婉华饰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谭元寿、马长礼、张洪祥、李世济、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京剧武生名家孙毓堃、李少春、张云溪、厉慧良、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高盛麟饰黄天霸,裘盛戎饰窦尔墩,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叶盛章),马长礼饰施公,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北京展览馆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长坂坡》,高盛麟饰前赵云后关羽,裘盛戎饰曹操,马长礼饰刘备,李毓芳饰糜夫人。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走麦城》,马盛龙、刘盛通、高宝贤均参加合作饰廖化等,谭元寿则饰高之马童。高的关羽形象,被专家和观众称为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概,各场演出后,总是在暴风雨般掌声中多次谢幕。

高在京期间,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广和剧场组织两次艺术报告会,由高先生作武生艺术的报告,受到文艺界听众和北京各剧团武生演员们、戏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走马换将,文化部还下达二人各自收徒任务。因此,张君秋在武汉收了陈瑶华、王婉华为徒,高盛麟在北京收了杨少春、李可后,茹富兰坚持要高收其子茹元俊为徒,并要茹元俊正式磕头拜师收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四团又推荐俞大陆拜高为师。经高推荐,裘盛戎也收陈鸿均为徒。此次张、高二人走马换将时间一个多月,掀起了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朝,一直在梨园传为佳话。

1982年9月29日,农历壬戌年八月十三日:北京京剧院一团1982年赴沪演出

北京京剧院一团赴沪演出,在劳动剧场公演。主要演员有赵燕侠、李万春(后至)、刘雪涛、高宝贤。剧目有《碧波仙子》《孙玉姣》《闹天宫》《古城会》等。

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活动年表

1953年2月,农历癸巳年:程砚秋剧团成立

由于几年来奔波于国内外各地,程砚秋遂积劳成疾,患心脏、糖尿诸症,不得不暂作休息;加之文化部对全国各类剧团开始着手登记整顿,以备加强统一领导,致使秋声社人员逐步四散流失,存在了将近十五年的秋声社遂告解散。程砚秋剧团遂成立,其成员有程砚秋、筱翠花、李丹林、于世文、李少广、贾多才、王元芝、刘雪涛、钱元通、姚元秀、贯盛吉、苏盛贵、罗荣贵、殷庆瑞、钱世仪、筱玉楼、张鸣纯、杨世祯、陈孝椿,司鼓白登云,琴师钟世章,二胡由夏奎连代任志林,三弦高文诚,月琴吴玉文,大小锣刘奎海、陈文荣。

1956年9月1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一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演出戏票每张最高价为人民币三元。

演出剧目

《八蜡庙》(李万春饰褚彪,孙毓堃、马崇仁分饰费德功,黄元庆、谭元寿、姜铁麟分饰黄天霸,钱宝森饰关泰,郝寿臣饰金大力,筱翠花饰张妈,李小春饰贺仁杰,梁益鸣饰施公,李韵秋饰张桂兰,马长礼饰秦义成)

《锁五龙》(裘盛戎饰单雄信,闵兆华饰李世民,高宝贤饰徐绩,刘雪涛饰罗成,慈少泉饰程咬金)

1956年9月2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二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怀仁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谭富英、马连良分饰杨延辉,张君秋、吴素秋分饰铁镜公主,尚小云饰萧太后,李多奎饰佘太君,叶盛兰饰杨宗保,萧长华饰二国舅,马富禄饰大国舅,马盛龙饰杨延昭,李砚秀饰孟金榜)

1956年9月3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三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演出戏票每张最高价为人民币三元。

1956年9月4日,农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四天

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

1956年11月,农历丙申年:张君秋加盟北京京剧团

张君秋欲与北京京剧团合作,于是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共同组团,正式成立了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仍为团长,谭富英、裘盛戎为副团长,增加张君秋为副团长。主要演员有李多奎、马富禄、张洪祥、周和桐、慈少泉、李四广、杨盛春、马盛龙、黄元庆、李世济、小王玉蓉、谭元寿、马长礼、高宝贤、李毓芳、茹富华、马崇仁、马艳芬、刘雪涛、闵兆华、杨少春、郝庆海、陈少霖(原京剧三团副团长)、钮荣亮、蒋元荣等。

1957年2月24日,农历丁酉年正月廿五日:北京剧场1957年2月24日演出

北京剧场夜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

以上内容由来源于网络-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联系我们更正修正。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