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参加了绥德师范学校文工团,成为剧团的文艺骨干。
1944年调到延安西北文艺工作团,演出了秧歌剧、话剧、独唱等大量文艺节目,成为优秀的演员。
1953年调到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参加为纪念屈原而演出的郭沫若力作《屈原》。40年的话剧舞台生涯,共演出古今中外近40个剧目,成为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通过中外精典名著的舞台实践和金山、吴雪等著名艺术家的指点,以及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系统学习,她由最初对舞台艺术的陌生,经过刻苦钻研,终于登上了艺术的高峰,塑造出一系列闪光的妇女形象。
1960年她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并作为代表参加了第三、四、五次全国文代会。
199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9年作为中国戏剧家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南斯拉夫的戏剧节。
1980年她扮演法国名剧《蒙赛拉》中母亲一角,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三等奖。
1986年以《高加索灰阑记》演出团副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布莱希特在香港的纪念活动。
1993年在田汉名剧《关汉卿》中饰高堂老母赴台湾演出,受到海内外的一致好评。
1997年荣获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从事话剧五十周年”的荣誉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