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马长礼
92
马长礼

马长礼

中国北京男京剧老生演员
别名:未知
身高:未知
星座:未知
人气:228°

介绍:马长礼(1930年-2016年11月22日),男,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是谭富英的弟子,又是马连良的义子,他曾认真刻苦地钻研过杨宝森的唱腔。在他身上兼着谭、马、杨几家之长,像谭派的《红鬃烈马》,马派的《十老安刘》《借东风》,杨派的《伍子胥》《洪羊洞》等剧目他都演的很精彩。2016年11月22日,马长礼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友谊医院仙逝,享年86岁。

详细资料

人物简介

马长礼(1930——2016.11),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原名崇礼,祖籍北京。他幼年入北京荣春社科班学艺,出科后,向刘盛通学老生并私淑杨派,苦心钻研,颇得杨派艺术真谛。后拜谭富英为师,又得马连良(为马连良的义子)、李少春的指点,技巧更加娴熟。他博采众长,能演唱多种流派名剧。他演唱的《伍子胥》《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体现了杨派艺术典雅凝重、韵味醇厚的特点;他演唱的《四进士》《甘露寺》等,显示了马派艺术潇洒飘逸、俏丽多姿的风格。他还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声腔塑造人物形象,在现代戏《沙家浜》中,将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狡滑奸诈的国民党特务刁德一刻画得惟妙惟肖。1991年参演春晚京剧联唱:《甘露寺》选段。

2016年11月22日16点1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出演作品

从五十年代后期到文革前是马长礼艺术生涯的一个高峰期,这时的他嗓音清婉纯净、行腔圆整规矩,特别是在使用“擞音”的时候能够优美而不花哨、响亮而不呆板,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这一阶段他以演出谭、杨两派戏为主如《探母回令》《大·探·二》以及从《战樊城》开始的全部《伍子胥》,都是很有水平的演出剧目。

文革之后,马长礼更多地演出了马派戏,如《借东风》《十老安刘》《甘露寺》《胭脂宝褶》《赵氏孤儿》《一捧雪》等等,使马派戏迷得到了满足。

马长礼是一个很有创作能力的演员,他能够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对演出的角色充分发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文革前他在现代戏《青春之歌》中扮演“卢嘉川”,在《草原烽火》中扮演地下共产党员“李大年”,在《智擒惯匪座山雕》中扮演“杨子荣”,在《杜鹃山》中扮演“温七九子”都得到观众的好评。至于他在《沙家浜》中扮演“刁德一”,更为反面人物行列中增加了一个“光彩”的形象。

文革中除了扮演《沙家浜》里的“刁德一”之外,他还在《红灯记》里扮演过“李玉和”,《智取威虎山》里扮演过“参谋长”,《海港》中扮演过老工人“马洪亮”。只是那时候政治气候要求“学演样板戏要一丝一毫不走样”,马长礼再有天大的本事也得“依样画葫芦”了。

文革后马长礼在新编古代戏《管仲拜相》中扮演“管仲”,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古代宰相的形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马长礼先生曾移居香港,但他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内地京剧事业的发展,他经常频繁来往于香港、内地之间,热心地指导年轻演员继承传统戏。同时他还亲临现场指导、亲自协助京剧爱好者、上海名票张宇先生组织演员、排演全部《沙家浜》。

艺术之路

有当今梨园老生翘楚之美誉的马长礼先生,现为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马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1930年春生于北京城南一个普通家庭。1937年“七七事变”前,年方7岁的马长礼经人介绍进入名闻遐迩的京剧“荣春社”科班学艺。学艺期满后向著名的余派老生刘盛通投师,走向了一条攀登京剧艺术高峰的不平凡之路。

公众评价

马长礼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长于刻画人物,善于演唱多种流派名剧的老生演员。他演唱的《伍子胥》《失空斩》等剧,体现了杨派艺术典雅凝重、韵味醇厚的特点;他演唱的《四进士》《十老安刘》《甘露寺》《春秋笔》《赵氏孤儿》等剧,显示了马派艺术潇洒、飘逸、俏丽多姿的艺术风格,颇受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马长礼的嗓音清朗圆病理,音色甜美,高低自如,松弛深厚。唱腔委婉细腻,感情深沉,悦耳动人,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还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声腔,塑造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他对艺术富有创造精神,积极排演反映现代生活的京剧《沙家浜》《智擒惯匪座山雕》等,充分发挥了他长于刻画人物的特长。既成功地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员虎胆英雄杨子荣的艺术形象;又在《沙家浜》中,把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却狡诈狠毒的国民党特务刁德一,刻画得惟妙惟肖,成为京剧艺术画廊中一个独特的形象。他在新编古代剧《管仲拜相》中扮演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管仲,雍容儒雅,大气磅礴,荣获了演员表演奖。还曾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歌唱比赛中荣获银质奖章。

活动年表

1954年,谭富英收马长礼为徒;

1954年9月12日,在民主剧场演出《铁面无私清官谱》;

1955年4月12日,在中和戏院演出《盗宗卷》;

1955年4月14日,在吉祥戏院演出《柳林会》;

1955年4月16日,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盗宗卷》;

1955年4月17日,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柳林会》;

1955年9月1日,在苏联展览馆剧场演出《包龙图·铡美案》;

1955年9月15日,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包龙图·铡美案》;

1955年12月,北京京剧团成立。在北京市文化局领导和协助下,马连良京剧团与北京市京剧二团合并,于1956年初由文化局正式定名为“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谭富英、裘盛戎任副团长,高乐春、张仲杰任辅导员。当时主要演员有马盛龙、刘盛通、高宝贤、马长礼、谭元寿、张洪祥、杨盛春、黄元庆、李毓芳、李多奎等;

1956年9月1至4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马长礼演出了《八蜡庙》;

1957年1月2日,北京京剧团合团纪念演出在长安大戏院举行,马长礼演出了《龙凤呈祥》;

1957年10月26日,受魏震山邀请,刘长瑜、刘秀荣、马长礼领衔的中国京剧院慰问团到“花牛山”地质队慰问演出,当天演出剧目有《白蛇传》《玉堂春》《打渔杀家》,魏震山表演《借东风》,深受观众好评;

1958年6月,随北京京剧团赴山东演出,演出剧目《包龙图·铡美案》;

1958年12月31日,北京新年联欢京剧舞蹈晚会举行,马长礼演出剧目《穆柯寨·穆天王·辕门斩子》;

1960年3月,随北京京剧团赴广州演出,演出了《红鬃烈马》《状元媒》《望儿楼》等剧;

1960年7月17日,在吉祥剧场演出《状元媒》;

1963年,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马长礼、李多奎等赴长春拍电影《秦香莲》;

1965年5月1日,北京京剧团在沪首演《沙家浜》;

1969年,谭富英为马长礼教唱《法场换子》唱腔并录音;

1975年4月,“中央文革”成立录音录像组录制传统戏,参加的人北京的有李金泉、赓金群、高盛麟、洪雪飞、万一英、侯少奎、李宗义、杜近芳、李慧芳、马长礼等,上海的方洋、刘异龙、闵惠芬等;

1976年演出剧目:《珠帘寨》倪启勋 张春孝张学敏 李玉芙。

1987年4月30日至5月7日,由谭元寿、马长礼领衔在人民大舞台演出《定军山》《将相和》《苏武牧羊》《三家店》等;

1990年10月,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马长礼参加了演出;

1991年春节联欢晚会马长礼、辛宝达等京剧联唱《甘露寺(选段)》;

1991年2月23日,马连良诞辰九十周年举办纪念演出,参加演出的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演员王金璐、谭元寿、马长礼、李世济、景荣庆、王玉敏、马先生之女马小曼和弟子等多人;

2000年2月4日,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马长礼、尚长荣演出了京剧《文王访贤》;

2002年2月11日,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马长礼、李尤婉云演出了京剧《武家坡》选段;

2003年1月31日,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马长礼演出了京剧《三家店》;

2004年1月21日,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马长礼、杜镇杰演出了京剧《淮河营》;

2004年6月日,天蟾逸夫舞台十周年庆典,马长礼参加了演出;

2005年10月14日,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张派代表剧目汇演,马长礼携弟子参加了演出;

2006年1月7日,马长礼收沈利为徒,举行拜师会;

2006年1月29日,2006南北演艺名家迎春戏曲大反串晚会播出,马长礼参加了演出;

2006年10月13日,第八届天津“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决赛开幕,马长礼等担任决赛评委;

2007年12月30日,2008年新年京剧晚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谭元寿、马长礼、冯志孝等演出了《空城计》;

2008年2月3日,2008年大连新春京剧晚会举行,马长礼参加了演出。

演出剧目

铡美案

陈 世 美:

十老安刘

蒯 彻(通):

沙家浜

刁 德 一:

文昭关

伍 子 胥:

珠帘寨

李 克 用:

苏武牧羊

苏 武:

战樊城

穆桂英挂帅

以上内容由来源于网络-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联系我们更正修正。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