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旦宋丹菊古稀重登台
“宋派”,是个久违了的名词,一般对京剧研究不甚深入的人未必会知道。但是在长安大戏院举办的宋派创始鼻祖宋德珠九十冥诞纪念会中,宋丹菊这承继了宋德珠衣钵的孝顺女儿,以七十高龄粉墨登场,要给父亲一份特殊的寿礼,那就是三出宋派脍炙人口的好戏:《锯大缸》《改容战父》《扈家庄》。让很多对宋派不甚了解的后生晚辈体会到宋派的美、媚、锐、脆以及出神入化的武功表做,全场叹为观止,气氛热烈而温馨,是一场至为难得的演出。
宋德珠是“四小名旦”中最为具有武功底子的刀马乾旦,他因为身手不凡,自创许多高难度动作,在《改容战父》中表现出来尤令观众惊艳。宋丹菊自幼得到父亲真传,现虽已七十高龄,却丝毫不显老态,《锯大缸》中的婀娜多姿、摇曳生辉以及《扈三娘》中的英勇开打、身手不凡说明幼功深厚及数十年勤练不辍,她的舞台年龄应是三十五岁。
工刀马的武旦在舞台上所付出的心力是相当大的,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没有日积月累的苦练和血汗,出不了身手利落的刀马旦,但是自京剧盛行以来,刀马旦都不是最受瞩目的焦点,甚至会有一种欠公允的说法,认为嗓子不够使的演员才会去练刀马旦,而刀马演员无论在舞台上多么卖力,也很少在系列演出时主演或挑大梁,大戏不多,主戏也少,更因为刀马的功夫练习起来太高难度,年岁大了也就身手迟钝了或灵活度、力气不足了,再也动不了许多大戏,可以说舞台生命十分短暂,种种主客观限制令刀马行当十分难求人才。“宋派”的始祖宋德珠是因眼见刀马这一行的瓶颈,所以刻苦自励,练到血肉淋漓,练就一身可以既唱且作,并且高难度的自创舞台好戏,不但前无古人,也从此后少来者,“宋派太难”成为宋派逐渐失传的原因。
宋丹菊幼承父训,在父亲的亲自栽培下卓然有成,可以充分继承衣钵,可惜因丈夫常年卧病,宋丹菊毅然抛下一身本事,仅做个侍奉汤药的好妻子,而今丈夫过世,她再度拾起父亲的家传宝贝,虽然年事已高,但认真教学,教会了一群优秀弟子,此次展演宋派功夫,全由弟子们担纲联演。相信足令后人一瞻昔日宋派风采,也是重新提振师门的大好良机。宋派因为有此一度发扬,也再度掀起了学习和欣赏的风潮,“宋派”不再只是个历史名词,也是活生生可以展现的真本事,相信今后也一定会有众多青年演员们有志学习宋派,为这门绝学做绵延香火的代言人。
继京剧大片《梅兰芳》红极一时之后,“宋派”又在京城掀起热浪,看来京剧始终属于中国人的热门话题,这是个好现象,证明了京剧永不会衰微消失,只要有中国存在,有中国人生活的地方,京剧就会生生不息、永享关怀,因为京剧是我们中国人的瑰宝,是国粹,也是国家的文明代言与文化表征,京剧是门永恒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