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创作了上海电影民族乐团的委约作品《交响音画——水之声》,该作获得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比赛一等奖,并于同年10月获得全国民乐创作比赛二等奖;同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被中央民族乐团聘为乐队首席指挥兼乐队艺术指导一职,成为其指挥事业的出发点,任期直至1991年。
1986年秋,执棒中央民族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办音乐会,该场也成为中国民乐对的首次专场演出,曲目有《将军令》《西湖梦寻》《第二民族交响乐》,以及阎惠昌创作的《秋韵》等作品。
1987年,作为中央民族乐团的指挥,被聘为《千人中华大乐》的三位指挥之一,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与指挥家彭修文、朴东生共同执棒一千人的乐队演奏《长城颂》;同年,因该项业绩被破格评为一级指挥;3月20日,首次与香港中乐团合作演出,在香港大会堂演出了关乃中的《拉萨行》和《二泉映月》、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以及由阎惠昌创作的《交响音画——水之声》。
1991年,由他指挥的佛教音乐作品《如来世家》,获得台湾唱片“金鼎奖”;同年,执棒了两部由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电影配乐,即《大红灯笼高高挂》与《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
1992年,移居新加坡,受聘为那索斯新加坡唱片公司音乐总监;同年,指挥新加坡华乐团、日本小提琴演奏者西崎崇子合作举办专场音乐会;同年,开始涉足计算机音乐创作领域,在此期间完成了两张MIDI与民乐唱片《云》《月》;同年,由他指挥的《二胡现代作品集》获得台湾唱片“金鼎奖”。
1993年,受聘为新加坡风格公司古典音乐制作部总监;同年,在新加坡工作期间,首次在中国台湾举办音乐会;同年,相继推出《黄河音乐之旅》《境》《山鬼》《将军令》等个人唱片专辑。
1994年,回归指挥事业;同年,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录制管乐协奏曲《敦煌印象》,并与中央民族乐团灌录《将军令》等CD;3月,赴莫斯科,指挥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为二胡演奏者许可录制专辑。1995年,出任中国台湾高雄市实验国乐团的驻团客席指挥,任期达两年。
1996年,受时任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彭修文的提携,出任该团的音乐副总监。1997年,因彭修文突然罹病、去世,出任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2000年,出任香港学术评审局评审委员、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计划”评审委员及艺术顾问。
2001年,带领香港中乐团从原来隶属于政府的一级机构进行了公司化,并保留了专业性、国际性之建团传统;9月,获新加坡政府颁发的“2001年文化奖”;10月,获得世界学术贡献奖评审委员会颁发的金奖、世界文化名人成就金奖评委会颁发的金像奖,以及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评审委员会颁发的“中国艺术节名人作品展示会金鼎奖”;同年,加坡政府给他颁发了“2001年文化奖”。
2002年3月,执棒香港中乐团,推出传统与现代中乐交响乐作品专辑《秦·兵马俑》与《山水响》。2003年10月,他在香港中乐团的职务改为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2004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颁授的铜紫荆星章,以表彰他在推广中乐方面所作出的成绩。2006年,倡议香港演艺学院与香港中乐团合作并实施“专业乐团实习计划”,积极培养本地音乐专才。
2008年,获得第6届中国金唱片奖综合类奖项中的评委会特别奖(指挥类)。2009年,被香港演艺学院授予荣誉院士,并获邀为该校音乐学院之访问学人,举行指挥大师班。
2010年5月,获得中国台湾第51届中国文艺奖项音乐类海外文艺奖;11月3日,携手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胡琴演奏者沈诚,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2015年5月,赴日本参加第4届日本胡琴祭,在大阪国际交流中心大音乐厅,执棒日本华乐团举办音乐会。
2017年6月2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携手香港中乐团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奏响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中乐团民族交响音乐会,曲目包括刘天华作曲的《良宵》、陈明志作曲的《精·气·神》、赵季平作曲的《庄周梦》等;11月10日至12日,与歌手叶丽仪、香港中乐团合作,在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音乐会。
2018年9月16日,率香港中乐团亮相北京国图艺术中心举办音乐会,此次演出为香港中乐团2018年内地巡演中的一站,曲目包括《阿佤山》《月牙五更》《甘榜与城市》等。
2019年11月,执棒香港中乐团在上海举办音乐会,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香港文化周”拉开序幕,演出曲目包括彭修文编曲的《将军令》、赵季平作曲的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等。
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